11/26/2011
Midnight In Paris Movie Trailer Official (HD)
情迷午夜巴黎-活地亞倫為了喜歡藝術,文化的觀眾而拍的電影。每一代藝術家或多或少都會抱怨當時自己處身的社會,感受到創作上不被別人了解或甚被誤解的苦悶,憧憬著自己能置身於美術史裡各個黃金時代,如文藝復興,巴洛克,印象派的時空。但假如真的有一天能讓你夢想成真,你會選擇活在一個想像中的美好世界,還是面對現實繼續於現存的世界裡尋找自我的出路呢?活地借電影告訴你適當地跟你崇拜或喜歡的故人神交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卻千萬別沈溺於此,因為每一個時代總有人覺得自己生不逢時,或時不予我,但那其實只不過是一己所思。前人留下寶貴文化遺產讓我們對審美定了一個標準,後來者要做的是拓展它的寬度和深度。
11/16/2011
電影筆記-慾虫 Caterpillar
2010年柏林電影節極具爭議性的日本電影-慾虫,描述二次大戰進行期間,
發生於日本一條村莊的故事。茂子的丈夫久藏在戰火中折斷四肢,面容被毀,
既聾且啞,被皇軍遣送回國,但於村上卻被封為軍神。茂子眼看久別的丈夫
竟然變成了一個“肉塊”後精神崩潰,卻又無奈必須負起照顧的責任,故事
便從這裡展開。。。本片有一個相當清楚的主題就是-反軍國主義!導演
若松孝二用了相當平實的手法去拍這段夫妻生活的種種變化。久藏初回村莊
時村民對他所謂軍神的膜拜,雖維護了他本人的自尊,卻形成了對茂子的壓力。
茂子每日服侍丈夫吃,喝,拉,睡不止,還要解決丈夫潛藏於殘廢軀體下無盡的性慾。導演以對比手法把軍國主義與夫妻間的矛盾結合,例如夫妻倆從廣播不斷收聽到日軍取勝的消息而欣喜,但下一幕卻接上日軍其實節節敗退的紀錄片段,諷刺軍國主義愚民洗腦政策;隨著糧食配給漸少,茂子每日省吃儉喝以飼養久藏無底的饑餓感,就像被愚弄的國民奉養著好戰的皇軍一樣;妻子每日辛勤勞動對照丈夫不事生產,茂子(國民)對丈夫(皇軍的膜拜)的態度漸漸從憐憫,同情,不耐,到失望,厭倦,蔑視,報復。。。
11/10/2011
很感人的廣告....我還以為是新電影
台灣的大眾銀行廣告以真人真事改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廣告,
但奇怪很多留言都會錯意,不是要你跟銀行借錢,而是銀行名為“大眾”,
於是主題以發掘平凡大眾的夢想做文章。
Thai Life Insurance--"The melody of life"
所謂 橋唔怕舊,最重要是如何執行!
泰國人壽廣告不論攝影,剪接以致演出都有一定水準。
有時候我們評論一個廣告好不好除了看它是否
能夠跟所賣的商品達到互相緊扣又互相提升的效果之外,
還有就是廣告整體所傳達的品牌定位成功與否,
賣的到底是高檔?大眾?還是獨特?
Silence of Love : Thai Life Insurance Commercial (English Subtitled)
泰國人壽廣告清楚示範何謂感性傳銷術的極致。有人說它好因為冇hard sell,但其實係有,
不過它硬銷的是悲情,於幾分鐘內將“人生無常-冇買保險就慘”這個主題拍得很生動和戲劇化。廣告中的男主角也實在很給力喔!
11/02/2011
救又死,唔救又死-希臘債務(二)
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George Papandreou)決定就希臘救助方案舉行全民公投﹐此舉不但引發了歐洲各國擔憂﹐同時也擾亂了全球金融市場﹐歐元區領導人不得不在前往法國戛納參加20國集團(Group of 20)峰會之際竭力平抑這一決定帶來的影響 -華爾街日報
前兩日市場普遍樂觀於歐盟所提出的希臘救助方案,誰知今日劇情峰迴路轉,提出公投的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表現了一個被追數兼走投無路的債仔的本色-扭計同發爛渣!原因為何?原本G20的救命套餐有2步-首先所有希臘債權人將“自願”同意承擔希臘債務50%的減值,亦即把希臘過千億債務減半以舒緩市場恐慌。因為希臘極有破產危機(實際上它連利息都還不起,一般債仔下場只有跳樓),為免血本無歸大家先自動將己所投資債劵的本金減半(陰功,賺不到半毫利息便蝕埋老本,好像買了雷曼)再將還款期延長,等待希臘經濟復蘇云云;問題假如到期還不出將如何解決?第二,希臘本國需通過大規模實施財政緊縮方案,亦即削減公共開支及福利,此一項條件提出足以令到希臘民眾上街示威,節流直接影響超過60%希臘人民,總理於此時提出公投,結果顯而易見-曬冷;藉民意威脅G20注資更多以攤分其債務,或G20讓其脫離歐盟見死不救自生自滅。所謂救又死唔救又死兩難在此,決定救的話可以治標,但別忘記除了希臘還有3隻豬(PIGS-葡萄牙,愛爾蘭,希臘,西班牙)中嗮豬流感等救命,此例一開,後果難以想像。假如讓希臘脫離歐盟呢?歐盟成立之初從沒想過會發生希臘時件,所以並沒有法例可循,宣佈破產的話可解決債務問題,但希臘亦再沒有信貸評級,引發國內外銀行倒閉潮,如果恢復本國貨幣“德拉克馬”的話,依目前欠債比率希幣勢必大幅貶值,希臘人民將會於和平時代卻要經歷戰爭時候的通貨膨脹。
10/31/2011
救又死,唔救又死-希臘債務(一)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提出處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路線圖,呼籲採取全面的解決方案。巴羅佐在歐洲議會發言時說,路線圖分別是援助希臘、擴大歐洲救市基金規模、強化銀行體系和鞏固穩定、刺激增長。他還說, 接受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注資的銀行,不應該再派發股息或花紅,必須撥出更多資本防範日後的虧損。-BBC
每天追看希臘債務危機就如追看連續劇一樣,按情況發展應該會是一齣肥皂劇,但過癮的是編劇(歐盟),導演(歐洲央行),幕後黑手(跨國金融企業-高盛?)以及全體參與之本地工作人員(希臘政府)都極力扭橋希望改變結局。創作先從意念開始,歐洲貨幣一體化原意是借統一歐洲各國之關稅,取消國家外匯管制,成員國加入歐州貨幣體系進而統一匯率機制縮小匯率浮動以增強歐盟對外(主要為美國)之競爭力;如此同時歐盟在政治上也提高對世界之影響力。接下來是角色及故事大綱-從1999年的11個加盟國到2008年陸續增加為16個,主要演員除了大卡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配角也有葡萄牙,愛爾蘭,比利時,奧地利,盧森堡,芬蘭;但後來出場的卡士弱如希臘,連對白都沒有的跑龍套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及斯洛伐克;再之後的是東歐外勞如波蘭,捷克,拉脫維亞等等。全套戲總共有27個角色,但從戲劇角度來看能擔得起主角戲分的其實就德,法兩國而已;整套戲製作成本之巨大遠超過其預算(假如真的有預算的話!)投入之人力物力更是前所未見;歷史上歐洲從未主動結盟過,只有以武力侵吞鄰國達至統一局面如羅馬帝國,顎圖曼帝國,奧匈帝國等等。由此反映歐洲諸國不論從語言,文字,生活習慣,經濟民生,政治制度,文化傳統本來便存在極大差異,但究其原因可能是製作人樂觀地認為他們在拍一部長壽節目所致。
10/29/2011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四位-The Exorcist
4)毋需多講,驅魔人之經典在于結合了懸疑、核突、暴力於一身。
選角、特效、化妝都為影片加了不少分數。女童頭頂像旋轉餐廳
360度轉圈堪稱創意無限。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三位-The Omen
3) 要數我最愛的恐怖片肯定非The Omen 莫屬。原因是此戲是於
少時候在家裡看電視明珠台播映,全片營造的恐怖氣氛變了我的
童年陰影,還記得看完有一段很長時間嚇到半夜都要叫哥哥陪我
上廁所。除了節奏相比起現在的電影慢之外,全片可算絕無冷場
,尤其是片末魔鬼之子回頭望著鏡頭微笑,真的心寒!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二位-Shining
2)另一位電影大師史丹利寇比力克生平唯一所拍的恐怖片也是經典之作。攝影機
從男孩背面沿著走廊一路跟著拍攝,最後在走廊盡頭看到。。。
那 雙胞胎姐妹靈感其實是來只一幅黑白老照片-女攝影師Diane Arbus於
1967年所拍的Identical twins。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一位-Psycho
1)被譽為緊張大師希治閣所拍攝中最經典的電影場面同時亦是電影史上最出色的
蒙太奇剪接之一。場面調度與音效完美配合,浴室的殺人場面是所有修讀電影
學生不可不研究的課題。我最欣賞水龍頭跟死者眼睛那個溶鏡,在說謀殺的事
實被水沖洗,不留痕跡但留下死者沈冤莫白的眼睛。
10/20/2011
關於閱讀-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最近讀了余華的書-十個詞彙裡的中國,翻看到其中一篇講閱讀覺得非常有趣之餘更多的是辛酸和荒謬。時值中國文革火紅年代,所有黨外讀物都被視為毒草而需要沒收燒燬不得私 藏。喜愛閱讀的少年余華跟朋友偶爾借得一本翻譯文學“茶花女”,兩人拿著書就像兩隻饑餓的野獸突然抓到美味的獵物一樣拼命啃噬,期望用最短時間內把它吃光;兩人輪流翻閱,既享受著那份如偷嘗禁果滋味般的閱讀過程,但同時又想到書明天一早便要歸還那種不捨;兩人在讀到差不多3分1的時候決定合力在還書前把整本書抄寫一遍。余華把抄書的過程描寫得非常幽默和細膩,你會想到那是一個人民思想被政黨集體淨化的時代下,所有知識份子處於壓抑而又想掙脫思想束縛的狀態,越是禁止越是渴求,周圍越是不斷灌輸所謂正確思想,越是質疑現象背後的本質。
直至文革結束後當年被視為毒草的書都重新出版,那些經典文學書本小量的運到余華所住的小鎮,書店還貼出告示要先排隊拿買書票才能購買。那天余華一早便趕到書店滿以為自己名列前茅,誰知道已經有幾百多人輪候等著拿票,心涼了半截但還是心存僥倖;好不容易等到書店開門,有人喊:只有五十張票,後面的人回去吧!從那天起,“五十一”變成了倒霉的代名詞。
時移勢易,現在資訊因互聯網而達到爆炸的地步,人們上網不是“尋找”資訊而是花時間去“篩選”資訊;物質過剩,知識傳播普及化,余華所描述的情景相信成長於電腦世代絕對難以想象;現在通宵排隊為的是購買名牌科技產品,都以娛樂消費為主,分別是只要你拿著比別人多的錢,你就不會是“五十一”!
10/18/2011
心血小者勿看-冷血佛山車輾兩歲女 18人見死不救 女童腦幹已死
越來越覺得荒謬的事情只要發生在中國都變得正常。被形容為最冷血城市佛山發生汽車傷人意外,除了肇事司機行為讓人髮指外,事後十幾個 途人在小童旁邊路過卻視若無睹,其後再一台貨車在小童身上輾過;最後只有剛巧路過的拾荒者將小童扶起求救。。。
這則新聞最恐怖的地方是-1)司機在剛撞到小童那刻算誤殺,但他只猶疑一下決定再繼續開車輾過小童釀成謀殺。他在撞倒人的那一刻(事後 口供)想的是必須要把人撞死,因為只撞傷的話法律上要賠的錢更多云云。2)途人看到一個負傷倒地的小童(報導披著血和四肢扭曲)的反應-就是沒反應!3)她爸媽或隨便一個帶她出去的人幹嘛沒看好呢?她才兩歲啊!!
悲劇是怎樣煉成的?以上皆有。
10/16/2011
蘋果咬一口
信咗教啦?
今天是第N個朋友問我怎麼還不換iPhone,然後自己一輪嘴抱怨手上的黑莓機上網有多慢屏幕有多小,還依稀感受到他語氣裡對擁有一部“非挨瘋”手機的自卑。對,手機世界裡早已經把消費者劃分成兩種-蘋果用戶和非蘋果用戶。蘋果用戶就像傳教士一樣,他們並沒有瞧不起用其它手機的人,只是他們想要你加入他們的大家庭,變的跟他們一樣有品味又可以用相同的語言/apps溝通。你說要抵抗這個潮流和它龐大的用戶群是多麼需要獨立思考呢?我再一次重申,不用挨瘋是本人暫時沒有需要-1)不需要無時無刻上網打機留意別人的facebook留言或去過邊度食過咩收信寫信,2)不需要手機拍照或拍片,因為更愛用相機,3)不要“看起來”短命(可能唔夠一年就out)買來很貴用來複雜的產品(對我而言)4)不夠漂亮(主觀上);基本上我只需要一部能打出接收兼可以電話儲存的手機就夠,但原來早已經無這個市場咯!
理智與感性
蘋果市場學又一成功案例-“挨瘋4S”開售前市場普遍看淡,其原因為升級版的4S跟4在功能上只算稍微提升(就雙核心 A5 晶片、8 百萬像素鏡頭、iOS 5 、iCloud及聲控功能);作為後喬布斯時代的第一項產品,4S絕對需要開一個大紅盤以穩定用戶及投資者信心。當產品沒有足夠賣點吸引理性消費者的時候,市場學轉以感性捆綁銷售-提醒用戶此產品為喬布斯之遺作,產品變成紀念品!蘋果作為全球最有價值品牌公司,如何鞏固蘋果用戶的忠誠度是公司首要目標,因此每年除了固定推出旗下產品改良或升級版外還要研發新產品投入市場以刺激股價吸引投資者,而每逢更新產品靠的主要是死忠粉絲做勢之餘亦可收宣傳之效從而吸引新客戶。
我們要的是錢佈施
每逢世界上有什麼名人逝世,大國網民都自然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什麼時候能出現XXX?
最新熱辣的話題當然是蘋果教主喬布斯的離世又刺激了網民的討論-中國何時能產出另一個喬布斯?我很懷疑拋出這個題目的人要不是企圖挑戰中國政權的異見人士,便是吃飽了撐的愛國份子又或是很傻很天真的華裔蘋果粉絲。我們真的需要喬布斯嗎?喬布斯能做的中國做得更好。人家千辛萬苦創造了iPod,我們給它加塊蘋果皮就變成iPhone還可以打電話,誰說削了的蘋果皮是垃圾?人家高檔高科技iPhone,我們中國人把它拆了再重新安裝用三分一價錢就買到,還附上不定時自動爆破功能。還沒說下載的軟件,人家要買的我們用免費的;反正買不起正版的買山寨,人家買正版正價,我們買正版用天價,誰叫我們花錢像佈施我爸是李剛?!
10/13/2011
媽,親一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8559
很久沒有被一本書感動了。我知道原因是當中某些情節亦曾經發生在我的身上;只是很佩服他要在醫院照顧媽媽的時候仍能在沉重壓力下以幽默的筆觸寫出眼前點點滴滴,翻著書就好像看到隔壁病床有那麼一家人為了所愛的人,怎樣無條件地付出。
10/11/2011
港開又講:范太,你想點?
港開又講:范太,你想點?
你真係唔知89年6月4號發生咩事?全世界都知包括阿爺在內(不過堅持唔認),政治人物出席任何公開場合都先想好別人/傳媒將會問幾條尖銳到想你死的問題(不然無新聞價值),心裡好應該袋住幾個答案啦,還是這個已經是你所想過“最好”答案?喂,點對得住唐唐啊,真係相當有娛樂性喔!
10/10/2011
一葉知秋
難得風和日麗,下午駕車停到海邊搖下半邊車窗,調整好坐椅往後靠,手裡捧著一本磚頭似的攝影集邊看邊心不在焉的留意著海邊的路人甲乙丙丁;他們或釣魚,或散步,或騎單車,或聊天,反正就是跟我目的一樣選擇跑到戶外來享受一下久違了的陽光。
海邊地上零落的枯葉吸引了幾個女生不停的拍照,我忽然想到剛來到加拿大過第一個秋天跟家人一起在那些滿街落葉,路的兩旁滿滿都是黃,橙,紅色的大樹拍照。尤記得開始攝影的時候最開心就是找到那些漂亮的地方然後不停猛拍,洗出來的照片就是所謂的名信片相-意思是誰拿著攝影機到某些觀光區都站在差不多的位置,構著差不多的圖,拍出差不多的照片;器材專業一點又懂得營造氣氛加進自己想法的就是沙龍照。沒有瞧不起沙龍照的意思,我就從未曾拍出一張自己覺得漂亮又滿意的風景照;漸漸很快便習慣每到了一個漂亮的地方,只會盡量避免走進人叢擁擠的觀光點拍照,反而嘗試找出不一樣的角度又能表達當前對此地感想的視點。
10/08/2011
情侶照片
參與Vancouver men's fashion 的拍攝當晚於一間酒吧內跟無數觀眾及攝影師工作人員擠在有限的活動空間,在等候模特兒貓步前來之際,瞥見人叢中不遠處一對情侶在耳語調笑,場面就是有一股浪漫氣氛,於是趕快關掉閃燈悄悄地拍下了數張照片,渾然忘了到底有幾個模特兒在旁邊走過...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