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余華的書-十個詞彙裡的中國,翻看到其中一篇講閱讀覺得非常有趣之餘更多的是辛酸和荒謬。時值中國文革火紅年代,所有黨外讀物都被視為毒草而需要沒收燒燬不得私 藏。喜愛閱讀的少年余華跟朋友偶爾借得一本翻譯文學“茶花女”,兩人拿著書就像兩隻饑餓的野獸突然抓到美味的獵物一樣拼命啃噬,期望用最短時間內把它吃光;兩人輪流翻閱,既享受著那份如偷嘗禁果滋味般的閱讀過程,但同時又想到書明天一早便要歸還那種不捨;兩人在讀到差不多3分1的時候決定合力在還書前把整本書抄寫一遍。余華把抄書的過程描寫得非常幽默和細膩,你會想到那是一個人民思想被政黨集體淨化的時代下,所有知識份子處於壓抑而又想掙脫思想束縛的狀態,越是禁止越是渴求,周圍越是不斷灌輸所謂正確思想,越是質疑現象背後的本質。
直至文革結束後當年被視為毒草的書都重新出版,那些經典文學書本小量的運到余華所住的小鎮,書店還貼出告示要先排隊拿買書票才能購買。那天余華一早便趕到書店滿以為自己名列前茅,誰知道已經有幾百多人輪候等著拿票,心涼了半截但還是心存僥倖;好不容易等到書店開門,有人喊:只有五十張票,後面的人回去吧!從那天起,“五十一”變成了倒霉的代名詞。
時移勢易,現在資訊因互聯網而達到爆炸的地步,人們上網不是“尋找”資訊而是花時間去“篩選”資訊;物質過剩,知識傳播普及化,余華所描述的情景相信成長於電腦世代絕對難以想象;現在通宵排隊為的是購買名牌科技產品,都以娛樂消費為主,分別是只要你拿著比別人多的錢,你就不會是“五十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