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1

救又死,唔救又死-希臘債務(一)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提出處理歐元區債務危機的路線圖,呼籲採取全面的解決方案。巴羅佐在歐洲議會發言時說,路線圖分別是援助希臘、擴大歐洲救市基金規模、強化銀行體系和鞏固穩定、刺激增長。他還說, 接受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注資的銀行,不應該再派發股息或花紅,必須撥出更多資本防範日後的虧損。-BBC
每天追看希臘債務危機就如追看連續劇一樣,按情況發展應該會是一齣肥皂劇,但過癮的是編劇(歐盟),導演(歐洲央行),幕後黑手(跨國金融企業-高盛?)以及全體參與之本地工作人員(希臘政府)都極力扭橋希望改變結局。創作先從意念開始,歐洲貨幣一體化原意是借統一歐洲各國之關稅,取消國家外匯管制,成員國加入歐州貨幣體系進而統一匯率機制縮小匯率浮動以增強歐盟對外(主要為美國)之競爭力;如此同時歐盟在政治上也提高對世界之影響力。接下來是角色及故事大綱-從1999年的11個加盟國到2008年陸續增加為16個,主要演員除了大卡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配角也有葡萄牙,愛爾蘭,比利時,奧地利,盧森堡,芬蘭;但後來出場的卡士弱如希臘,連對白都沒有的跑龍套斯洛文尼亞,塞浦路斯及斯洛伐克;再之後的是東歐外勞如波蘭,捷克,拉脫維亞等等。全套戲總共有27個角色,但從戲劇角度來看能擔得起主角戲分的其實就德,法兩國而已;整套戲製作成本之巨大遠超過其預算(假如真的有預算的話!)投入之人力物力更是前所未見;歷史上歐洲從未主動結盟過,只有以武力侵吞鄰國達至統一局面如羅馬帝國,顎圖曼帝國,奧匈帝國等等。由此反映歐洲諸國不論從語言,文字,生活習慣,經濟民生,政治制度,文化傳統本來便存在極大差異,但究其原因可能是製作人樂觀地認為他們在拍一部長壽節目所致。

10/29/2011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四位-The Exorcist



4)毋需多講,驅魔人之經典在于結合了懸疑、核突、暴力於一身。
      選角、特效、化妝都為影片加了不少分數。女童頭頂像旋轉餐廳
      360度轉圈堪稱創意無限。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三位-The Omen



3) 要數我最愛的恐怖片肯定非The Omen 莫屬。原因是此戲是於
       少時候在家裡看電視明珠台播映,全片營造的恐怖氣氛變了我的
       童年陰影,還記得看完有一段很長時間嚇到半夜都要叫哥哥陪我
       上廁所。除了節奏相比起現在的電影慢之外,全片可算絕無冷場
       ,尤其是片末魔鬼之子回頭望著鏡頭微笑,真的心寒!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二位-Shining




2)另一位電影大師史丹利寇比力克生平唯一所拍的恐怖片也是經典之作。攝影機
     從男孩背面沿著走廊一路跟著拍攝,最後在走廊盡頭看到。。。
      雙胞胎姐妹靈感其實是來只一幅黑白老照片-女攝影師Diane Arbus
     1967年所拍的Identical twins




萬聖節要看的恐怖片段!第一位-Psycho



1)被譽為緊張大師希治閣所拍攝中最經典的電影場面同時亦是電影史上最出色的
      蒙太奇剪接之一。場面調度與音效完美配合,浴室的殺人場面是所有修讀電影
      學生不可不研究的課題。我最欣賞水龍頭跟死者眼睛那個溶鏡,在說謀殺的事
      實被水沖洗,不留痕跡但留下死者沈冤莫白的眼睛。
     

10/20/2011

關於閱讀-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最近讀了余華的書-十個詞彙裡的中國,翻看到其中一篇講閱讀覺得非常有趣之餘更多的是辛酸和荒謬。時值中國文革火紅年代,所有黨外讀物都被視為毒草而需要沒收燒燬不得私 藏。喜愛閱讀的少年余華跟朋友偶爾借得一本翻譯文學“茶花女”,兩人拿著書就像兩隻饑餓的野獸突然抓到美味的獵物一樣拼命啃噬,期望用最短時間內把它吃光;兩人輪流翻閱,既享受著那份如偷嘗禁果滋味般的閱讀過程,但同時又想到書明天一早便要歸還那種不捨;兩人在讀到差不多3分1的時候決定合力在還書前把整本書抄寫一遍。余華把抄書的過程描寫得非常幽默和細膩,你會想到那是一個人民思想被政黨集體淨化的時代下,所有知識份子處於壓抑而又想掙脫思想束縛的狀態,越是禁止越是渴求,周圍越是不斷灌輸所謂正確思想,越是質疑現象背後的本質。
直至文革結束後當年被視為毒草的書都重新出版,那些經典文學書本小量的運到余華所住的小鎮,書店還貼出告示要先排隊拿買書票才能購買。那天余華一早便趕到書店滿以為自己名列前茅,誰知道已經有幾百多人輪候等著拿票,心涼了半截但還是心存僥倖;好不容易等到書店開門,有人喊:只有五十張票,後面的人回去吧!從那天起,“五十一”變成了倒霉的代名詞。

時移勢易,現在資訊因互聯網而達到爆炸的地步,人們上網不是“尋找”資訊而是花時間去“篩選”資訊;物質過剩,知識傳播普及化,余華所描述的情景相信成長於電腦世代絕對難以想象;現在通宵排隊為的是購買名牌科技產品,都以娛樂消費為主,分別是只要你拿著比別人多的錢,你就不會是“五十一”!

10/18/2011

心血小者勿看-冷血佛山車輾兩歲女 18人見死不救 女童腦幹已死



越來越覺得荒謬的事情只要發生在中國都變得正常。被形容為最冷血城市佛山發生汽車傷人意外,除了肇事司機行為讓人髮指外,事後十幾個 途人在小童旁邊路過卻視若無睹,其後再一台貨車在小童身上輾過;最後只有剛巧路過的拾荒者將小童扶起求救。。。

這則新聞最恐怖的地方是-1)司機在剛撞到小童那刻算誤殺,但他只猶疑一下決定再繼續開車輾過小童釀成謀殺。他在撞倒人的那一刻(事後 口供)想的是必須要把人撞死,因為只撞傷的話法律上要賠的錢更多云云。2)途人看到一個負傷倒地的小童(報導披著血和四肢扭曲)的反應-就是沒反應!3)她爸媽或隨便一個帶她出去的人幹嘛沒看好呢?她才兩歲啊!!
悲劇是怎樣煉成的?以上皆有。

10/16/2011

蘋果咬一口


教啦?

今天是第N個朋友問我怎麼還不換iPhone,然後自己一輪嘴抱怨手上的黑莓機上網有多慢屏幕有多小,還依稀感受到他語氣裡對擁有一部非挨瘋手機的自卑。對,手機世界裡早已經把消費者劃分成兩種-蘋果用和非蘋果用。蘋果用就像傳教士一樣,他們並沒有瞧不起用其它手機的人,只是他們想要你加入他們的大家庭,變的跟他們一樣有品味又可以用相同的語言/apps溝通。你要抵抗這個潮流和它龐大的用群是多麼需要獨立思考呢?我再一次重申,不用挨瘋是本人暫時沒有需要-1)不需要無時無刻上網打機留意別人的facebook留言或去過邊度食過咩收信寫信,2)不需要手機拍照或拍片,因為更愛用相機,3)不要看起來短命(可能唔一年就out)買來很貴用來複雜的品(對我而言)4)不夠漂亮(主觀上);基本上我只需要一部能打出接收兼可以電話儲存的手機就,但原來早已經無這個市場咯!

理智與感性

蘋果市場學又一成功案例-挨瘋4S”開售前市場普遍看淡,其原因為升級版的4S4在功能上只算稍微提升(就雙核心 A5 晶片、8 百萬像素鏡頭、iOS 5 iCloud及聲控功能);作為後喬布斯時代的第一項品,4S對需要開一個大紅盤以穩定用及投資者信心。當品沒有足賣點吸引理性消費者的時候,市場學轉以感性捆綁銷售-提醒用品為喬布斯之遺作,品變成紀念品!蘋果作為全球最有價品牌公司,如何鞏固蘋果用的忠誠度是公司首要目標,因此每年除了固定推出旗下品改良或升級版外還要研發新品投入市場以刺激股價吸引投資者,而每逢更新品靠的主要是死忠粉絲做勢之餘亦可收宣傳之效從而吸引新客

我們要的是錢佈施

每逢世界上有什麼名人逝世,大國網民都自然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什麼時候能出現XXX
最新熱辣的話題當然是蘋果教主喬布斯的離世又刺激了網民的討論-中國何時能出另一個喬布斯?我很懷疑出這個題目的人要不是企圖挑戰中國政權的異見人士,便是吃飽了撐的愛國份子又或是很傻很天真的華裔蘋果粉絲。我們真的需要喬布斯嗎?喬布斯能做的中國做得更好。人家千辛萬苦創造了iPod,我們給它加塊蘋果皮就變成iPhone還可以打電話,誰削了的蘋果皮是垃圾?人家高檔高科技iPhone,我們中國人把它拆了再重新安裝用三分一價錢就買到,還附上不定時自動爆破功能。還沒下載的軟件,人家要買的我們用免費的;反正買不起正版的買山寨,人家買正版正價,我們買正版用天價,誰叫我們花錢像佈施我爸是李剛?!


10/13/2011

媽,親一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8559

很久沒有被一本書感動了。我知道原因是當中某些情節亦曾經發生在我的身上;只是很佩服他要在醫院照顧媽媽的時候仍能在沉重壓力下以幽默的筆觸寫出眼前點點滴滴,翻著書就好像看到隔壁病床有那麼一家人為了所愛的人,怎樣無條件地付出。




10/11/2011

港開又講:范太,你想點?



港開又講:范太,你想點?
你真係唔知89年6月4號發生咩事?全世界都知包括阿爺在內(不過堅持唔認),政治人物出席任何公開場合都先想好別人/傳媒將會問幾條尖銳到想你死的問題(不然無新聞價值),心裡好應該袋住幾個答案啦,還是這個已經是你所想過“最好”答案?喂,點對得住唐唐啊,真係相當有娛樂性喔!

10/10/2011

一葉知秋


難得風和日麗,下午駕車停到海邊搖下半邊車窗,調整好坐椅往後靠,手裡捧著一本磚頭似的攝影集邊看邊心不在焉的留意著海邊的路人甲乙丙丁;他們或釣魚,或散步,或騎單車,或聊天,反正就是跟我目的一樣選擇跑到戶外來享受一下久違了的陽光。
海邊地上零落的枯葉吸引了幾個女生不停的拍照,我忽然想到剛來到加拿大過第一個秋天跟家人一起在那些滿街落葉,路的兩旁滿滿都是黃,橙,紅色的大樹拍照。尤記得開始攝影的時候最開心就是找到那些漂亮的地方然後不停猛拍,洗出來的照片就是所謂的名信片相-意思是誰拿著攝影機到某些觀光區都站在差不多的位置,構著差不多的圖,拍出差不多的照片;器材專業一點又懂得營造氣氛加進自己想法的就是沙龍照。沒有瞧不起沙龍照的意思,我就從未曾拍出一張自己覺得漂亮又滿意的風景照;漸漸很快便習慣每到了一個漂亮的地方,只會盡量避免走進人叢擁擠的觀光點拍照,反而嘗試找出不一樣的角度又能表達當前對此地感想的視點。



10/08/2011

情侶照片


參與Vancouver men's fashion 的拍攝當晚於一間酒吧內跟無數觀眾及攝影師工作人員擠在有限的活動空間,在等候模特兒貓步前來之際,瞥見人叢中不遠處一對情侶在耳語調笑,場面就是有一股浪漫氣氛,於是趕快關掉閃燈悄悄地拍下了數張照片,渾然忘了到底有幾個模特兒在旁邊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