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2013

動畫界的思想家-宮崎駿

宮崎駿(MIYAZAKI HAYAO,1941-)自幼喜愛讀書,少年時被手塚治虫漫畫吸引,17歲時受動畫片白蛇傳影響而產生對動畫的興趣。他進入動畫界後跟另一位動畫製作人高畑勳70年代製作無數受歡迎的作品如飄零燕,高立的未來世界等。其後,兩人一起成立吉卜力創作室並以風之谷奠定動畫界的大師地位。宮崎駿的作品得到世界廣泛觀眾及影評人愛戴與讚賞。他的畫風極具個人風格。他筆下的世界時而魔幻絢爛,時而優美寫實。

他的作品承接手塚治虫對人性善惡之探討,但並不像手塚主要着眼鞭撻人性之劣根性;宮崎駿更關注人文精神或人與自然的關係。相比其他日本本土的動畫,他較着重故事內涵,堅持不走媚俗,譁眾取寵,暴力色情路線。他的作品多年來一直不斷堅持守護健康,正面,關心世界的價值觀。

本文從宮崎駿早期的三部作品,“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探討及簡略分析他電影中幾個重要命題如飛行,科技,女性主義與大自然。

飛行的意義

飛行可算是宮崎駿作品裡最重要而又反復出現的命題。
天空之城的背景帶有西方工業革命前期味道,人類熱衷並迷信科技能帶給人類幸福。少年栢斯從小立志自己設計並駕駛飛機尋找天空之城替父親平反,恢復其名聲。但對照成年人世界卻複雜得多,片中的軍方及空中海盜均出於貪婪,前者企圖奪得天空之城內的先進科技滿足侵略野心,後者則望可貪得城中財富。宮崎駿在天片中一方面肯定夢想之可貴,一方面卻批評人類為追逐夢想,而不惜發動戰爭甚至破壞環境的愚昧。人類借助科技去滿足各自的私慾,卻扭曲了研發科技的原意。

相對於天片,魔女宅急便回歸到一個簡單的少女成長故事。宮崎駿藉琪琪這角色闡述每個人皆有其天賦才能(飛行比喻天賦才能),個人必須經歷社會中種種人情冷暖方能從中學習成長。就如片首的琪琪在天空飛行時滿臉單純並對世界充滿憧憬,直至經歷各種波折考驗後,片末的她飛行時便多了一份自信和成熟。

女性之美

宮崎駿電影裡的女角形象皆秉承幾個特點-堅毅,獨立,善良,思想成熟,為堅持信念而犧牲。戲中女性形象同時亦反照現今許多青少年的種種特質-物質化,懶惰,性格軟弱,對身邊事物冷漠等。

魔女宅急便的琪琪是較貼近生活的人物,她跟所有城市生活的現代青少年一樣需面對找工作找房子等生活問題,也對前途會產生迷惘。宮崎駿藉一個性格善良,對長輩有禮,遭遇困難或會洩氣但堅守原則的平凡女孩,提醒新一代不要摒棄這些傳統美德,甚至要守衛此一價值觀。

天空之城裡的茜黛算是宮崎駿筆下較為被動柔弱的女性角色,由於身懷天空之城的秘密而成為各方野心家爭奪的人質。但及後當茜黛親眼目睹軍方野心家運用天空之城的尖端武器肆意破壞,她寧願瓦解空中城,犧牲自己挽救人類,完整了她從柔弱到勇敢的角色成長。
大自然

龍貓的背景設定傾向寫實主義,大概為日本戰後,經濟起飛前期。電影探討的主題是人們逝去的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簡樸生活,還有守護傳統的家庭觀念。

片首以草壁一家為了讓患病的媽媽可以在清新的環境修養搬家到鄉村。宮崎駿藉片中母親生病提出疑問,地球不斷往都市化發展,隨著自然環境的破壞和鄉村的消失,人類的都市病要如何治愈?

宮崎駿在片中後段嘗試作出了解答,姐姐皋月跟妹妹小梅睡至半夜被龍貓吵醒,好奇的兩姐妹起來看著龍貓在後院的土地前施法,土裡的種子,從泥土中發芽,生長,樹一下子變得越來越大。最後龍貓抱起兩人飛上天空,帶著兩人翱翔天際,並俯視著土地優美景色。龍貓把保護大自然(種子)的責任交給兩人(環保的意識及行動需代代相傳)。唯有愛護環境,人類世代方可健康繁衍。
總結-
在有限的篇幅實難描述宮崎駿電影世界的萬一,他的作品內容豐富,不同年齡的觀眾皆可從他的電影中找到不同的樂趣和訊息。其作品內容想像力之宏大,思想之深遠一直為動畫迷稱讚。他的動畫堅持手繪二維創作,讓觀眾感受一種原始的美術表達形式。他的作品並未為遷就特定觀眾層的接受能力而流於幼稚或曲高和寡,反之其作品於豐富娛樂性中包含哲理卻免於說教,達至雅俗共賞。



没有评论: